华润平台主管
华润平台主管
你的位置:华润平台主管 > 新闻动态 > 育儿补贴政策观察:呼和浩特首推阶梯式补贴;多地跟进探索生育激励

育儿补贴政策观察:呼和浩特首推阶梯式补贴;多地跟进探索生育激励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7:28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3月13日,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发布育儿补贴细则,明确对2025年3月1日后合法生育的家庭实施阶梯式补贴:生育一孩一次性补贴1万元,二孩分5年发放5万元(每年1万元),三孩及以上分10年发放10万元(每年1万元)。该政策成为全国首个明确分阶段、长期发放的生育补贴方案,且覆盖一孩至三孩家庭。此前,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发放育儿补贴”,标志着国家层面试图通过经济支持与配套服务缓解生育压力,优化人口结构。

一、呼和浩特政策力度空前,示范效应显著

呼和浩特此次推出的育儿补贴方案,在补贴范围、发放周期和金额上均超越多地现有政策。其一孩补贴金额为全国最高,二孩和三孩补贴以分阶段形式发放,既缓解家庭短期资金压力,又通过长期发放绑定母婴消费。根据公开数据,呼和浩特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6万元,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累计可获补贴分别相当于当地居民年收入的83%和167%,补贴力度具有显著示范意义。

政策还配套教育支持措施,如三孩家庭可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义务教育学校。这一举措不仅减轻经济负担,还通过教育资源的灵活配置提升生育意愿。相较于其他地区,如济南对二孩、三孩每月发放600元至3周岁,合肥对三孩一次性补贴5000元,呼和浩特政策在覆盖面和持续性上更具突破性。

展开剩余54%

值得注意的是,呼和浩特作为首个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的城市,释放了政策覆盖面扩大的信号。此前多地政策多聚焦二孩、三孩,但一孩生育率持续低迷已成为人口问题的关键症结。呼和浩特的探索或为其他城市提供新思路,推动生育支持政策从“鼓励多生”转向“保障首胎”。

二、全国多地加速布局,生育支持体系渐趋完善

在中央政策引导下,全国已有23个省份试点生育补贴制度,形式涵盖现金补贴、托育券、税收减免、购房优惠等。浙江省3月17日宣布建立生育补贴制度,鼓励发放结婚消费券和托育券;江苏省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纳入医保,并创新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集采,检测费用降幅达50%。多地政策开始从单一补贴向综合支持体系延伸。

配套服务方面,宁夏延长产假至60天,增设育儿假,并加大普惠托育投入;安徽对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培训补贴。住房支持也成为重要抓手,南京、南通等地对多孩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,合肥对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给予1.5%补贴。这些措施从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多维度降低生育成本,形成政策合力。

市场层面,生育补贴政策已对母婴消费产生直接刺激。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较上年增加52万,母婴行业结束连续4年下滑。尼尔森IQ数据显示,2024年三季度起一段婴配粉和小码尿布销售快速回升,预计2025年起母婴品类将进入2-3年反弹周期。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,为行业复苏注入确定性。

(本文仅基于公开信息梳理政策动态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)

来源:金融界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没有了